通过工艺创新和软件工具的应用减少制造成本
引入更多的增值服务
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市场营销和产品销售上
2018你的计划是什么?你依然按照以前的商业模式运转,还是打算体验一些新鲜的东西。这里有一个提示……爱因斯坦是这样定义疯狂的:重复做同样的事情却期待不同的结果。
改变源于创新
印刷企业和市场供应商的思维正在从传统的产品和服务向数字方向转变。这种转变贯穿了印刷品、广告、终端市场。虽然少数的企业还是像以前一样保持活力并继续提供一成不变的产品和服务,但是绝大多数企业不得不去创新,他们需要通过提升自身的服务去挨过业务量不断下滑的寒冬。这就是当今印刷行业市场上正在发生的事情。
三个趋势导致美国的印刷企业、市场营销以及广告市场正在经历一个剧烈的转型期。近年来,我们这些在印刷行业里摸爬滚打了多年的人已经目睹了太多变革性技术,这些技术已经彻底的改变了我们的商业模式。这些变化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印刷硬件的不断革新,例如,基于碳粉技术的数码印刷不断蚕食着传统胶印市场;备受好评的黑白喷墨印刷设备热度尚未过去,彩色喷墨生产设备就进一步充当了印刷市场的“搅局者”。
一直以来,硬件产品的不断革新被认为是市场变革的主要推手,但是事实证明软件的“杀伤性”更大。数字印刷设备涌现后的很短时期内,印刷行业软件供应商就能够提供工作流程功能。相比于PDF工作流程或印刷MIS软件更重要的是,该工作流程是由电子商务软件提供的,其整合了互联网搜索和广告工具,以及近来兴起的移动营销服务。伴随着传统产品和服务日渐萎缩的现状,这种将广告投入到互联网和移动端市场的做法正在形成一个协同效应,好比是两个拳头在同时发力,正威胁着商业印刷业领域。
根据Pew研究中心题为“2018年新闻媒体业界现状”报告显示,所有传统的广告形式所占比例(如电视、电台、报纸等)正在下降,而线上和移动端的广告比例却在不断增加。这种在广告收益上的转变对于印刷服务供应商的业务调整意义重大,因为广告印刷活件在印刷领域的比重很大。对于商业印刷服务供应商而言,报纸和杂志的插页、直邮、目录页、大幅面标签、和印刷抵押品等都是潜在收入源。由于关于广告投入的变化不总是发生在特定的应用或者市场中,那就让我们谈论一个具体应用,看一看线上和移动端是怎么改变印刷市场的。
案例:汽车销售广告的变革之路
数十年来,报纸和印刷服务供应商一直是汽车经销商推广其汽车和服务着力点。多年来,对于报纸广告来说,汽车经销商以及杂货店的广告是非常成功的。事实上,这种成功在很多特定的垂直市场中已被证实过,汽车的销售和服务只是其中之一。但是,可变数据印刷方式的出现使得锁定特定垂直市场变得更加容易,按需印刷领域的朋友经常谈论关于汽车销售和服务的可变数据的广告活动。然而,newsosaur上的一篇博文表明,对于汽车行业而言,从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向数码方向转变的广告费用是巨大的。
这些变化既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如果你是一个向汽车分销商提供可变印刷数据服务的印刷企业,对于你来说这的确是一个问题,所以你需要考虑从印刷向线上或者移动终端服务市场转变。另一方面来说,这就给了那些专门做付费搜索服务、SEO、个性化网站搭建、二维码跨媒体技术的供应商机会。
印刷企业依然可为
这些变化并不意味着印刷企业以及企业内部印刷职能的消亡。根据美国知名行业公关咨询机构,美国赢船公司(InfoTrends)发表题为“北美印刷产能服务:行业转型”的报告显示,2015到2018年间,印刷服务供应商的收益平均增加了4.1%。虽然近四分之一的印刷服务供应商表示他们的收入同比持平,但是近66%企业收入依然增加,只有不到10%的企业收入下降。
如今,印企精英们正在使用一系列的策略去拓展他们的收入渠道,主要包括调用更多的资源去做市场营销、自动化生产流程、提供更多的可变数据印刷服务、提供数码设备的比例、提升设备利用率,并提供更多的加工服务。
美国赢船公司(InfoTrends)的研究表明,印刷作为一种服务不仅仅局限于商业印刷。事实上,企业内部印刷市场与商务印刷的生态模式几乎相同。像商务印刷企业一样,企业内部印刷(in-plants)中也经常使用一系列策略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这些措施包括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并积极拓展新的印刷业务以及增值服务。
用改变去迎接创新
美国某公司认为,印刷行业将会继续面临一些严峻的挑战,包括新的技术,更加高效的和自动化的软件解决方案,以及客户在印刷品质和市场服务方面不断变化的需求。基于我们对商务印刷企业和企业内部印刷(in-plants)的调查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愿意或已经准备好去适应这些挑战,并愿意做出必要的改变。然而,在这种变化面前,为印刷行业提供服务的组织如想继续履行其职能,改变是必要的。因此,你的公司战略方向是什么?新年里你是准备拥抱变革励精图治,还是在挣扎中生存,亦或是走向消亡呢?为了帮你在明天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请你深思以下问题:
1、你了解你的客户需求是怎样不断变化的吗?
2、相对于大公司,你是否对自己的产能有一个清晰的定位?
3、对于你的竞争对手不断的增加新的产品和服务,你将如何应对?
4、你将作出何种改变来优化2018年业绩?